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

(3)如何看待这种经济形态的利与弊?

 

 

(1)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利:①较稳定,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弊:①比较脆弱,具有封闭性、脆弱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②自给自足,较少进行商品交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为君乘机杼” 反映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勉强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拥有部分土地;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脆弱性、封闭性、分散性。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小农经济的积极性;从比较脆弱、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小农经济的弊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该领导人是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查看答案

读下图漫画,下列阐释错误的是

A. 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B. 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 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D. 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查看答案

(题文)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人执政期间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对苏联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A. 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B. 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

C. 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D. 改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查看答案

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

B. 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 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

D.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查看答案

1921年的一份苏俄文件写道:“海军和红军中的不满情绪几乎同农民一样激烈,难以控制的不满情绪主要由从家乡农村传来的消息而郁积起来,家乡农村常常给他们捎来关于农村经济危机的坏消息。”后来这些不满情绪初步得以化解的办法之一是

A.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 推行农业集体化

C.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 实行余粮征集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