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A. 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 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 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C 【解析】 试题本题关键词为“菲律宾”“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万隆会议上初期与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 求同存异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一边倒”

 

查看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一措施

A. 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 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 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 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

 

查看答案

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查看答案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 百团大战

B. 平型关战役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查看答案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