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清统一志.外国》有记载:“康熙十五年,察汉汗又遣使进贡,表言俄罗斯僻处远方,...

《大清统一志.外国》有记载:“康熙十五年,察汉汗又遣使进贡,表言俄罗斯僻处远方,不谙中华文义及奏疏礼仪,两次抒诚,致多缺失,今特敬谨奉贡,仰祈矜宥。上准其纳贡。”嘉庆年间有记载:“二十一年,英吉利国遣使入贡,赐国王白玉如意一柄,翡翠朝珠一盘,敕谕一道,以示怀柔”。考察此类记叙,可知

A. 闭关锁国的政策失效

B. 新航路的潮流不可阻挡

C. 中外的交往时断时续

D. 清朝不给外国对等待遇

 

D 【解析】材料反映了康熙、嘉庆年间对待俄、英态度倨傲,有天朝上国的体现,说明清政府不给他国来使以对等待遇,故D正确;材料无法说明闭关锁国的政策失效,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新航路的潮流不可阻挡,故B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反映中外的交往时断时续,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查看答案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指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有利于巩固统治

D. 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查看答案

南宋时,一定数量的由士大夫、富户组成的富裕阶层因居于乡村看病吃药不大方便,生活饮食难以满足需要,“自村瞳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那者亦多矣”。材料所述“地主城居”这一现象

A. 导致了乡间土地的荒废

B. 推动了坊市界限的瓦解

C. 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

 

查看答案

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于鬻于市者,勿得收算。”宋太宗意在

A. 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B. 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C. 扶持家庭手工生产

D. 推行便民惠民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