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但经济全球化却使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但经济全球化却使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

 

美国

苏联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年3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1)拼凑政治军事集团;制造国家分裂;挑起局部战争;进行政治与经济控制。 (2)变化:经济上,欧共体、日本与美国激烈竞争,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政治上,日本和西欧逐渐放弃追随美国的政策,要求摆脱美国控制。影响: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和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出现。 (3)特点: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同时进行;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世界;合作领域逐步由单一向多种领域扩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协商谈判成为解决争端的重要途径。 【解析】 试题 (1)依据材料中的而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占领分裂德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成立华约、占领分裂德国、入侵阿富汗。可以看出美苏通过成立政治军事集团;制造国家分裂;挑起局部战争;进行政治与经济控制等方式进行。 (2)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的地位;材料三中“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映了日本和西欧逐渐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放弃追随美国的政策。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多极化趋势。 (3)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表格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和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组织纷纷出现,容易归纳出: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同时进行;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发 展中国家积极融入世界;合作领域逐步由单一向多种领域扩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协商谈判成为解决争端的重要途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二、1663年,英国接连颁发了几个航海条例,以打击荷兰对海上运输和殖民地市场的独占。1651年英国发布第一个航海法令,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领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1660年又颁布第二个航海法令,特别规定船长和至少四分之三的船员必须是英国人。……代表重商主义的《航海法令》1849年受到限制,只适用于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到1851年,该法被彻底废止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学观点(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简述《航海条例》实行的两百年中英荷两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并指出《航海条例》废止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

 

查看答案

25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 

代化工业文明转变?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

果是什么?(3分)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8分)

 

查看答案

(题文)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查看答案

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

A. 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 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C. 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 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查看答案

据中新社电,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我们有责任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表明当前中国

A. 在经济上主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

B. 引领亚太发展主导亚太发展规则

C. 整合欧亚经济全方位联通欧亚非

D. 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游戏规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