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A 【解析】 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这种做法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生活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结合材料时间“1953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当时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乡的比较,故排除C项。D项是1928年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做法,是实现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在时间与内容上都与材料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 推行农业集体化

C.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 实行余粮征集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表现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 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 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各种国际组织

C.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查看答案

1931年9、10月间,各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囤积黄金,出现了海外挤兑风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将再贴现率提高到3.5%,虽然阻止了黄金外流,却加大了美国银行的倒闭风险,仅10月份就有522家商业银行关门。各国银行的行为最终促使美国

A. 恢复银行信用

B. 主动货币贬值

C. 放弃金本位制

D. 扩权美国央行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 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 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 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