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 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 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D. 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D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经济困难局面,为缓解自然和人为造成的经济破坏,中共对当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当时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所以A项说法错误,BC两项说法也与史实不符。所以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 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学者萧功秦指出:“洋务运动的现代化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卫现代化的弥散效应’,那就是,只要洋务派在军事自强运动的现代化的方向上走出第—步,他们就不得不走出第二步,他们为了保住第二步不至于前功尽弃,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出第三步、第四步……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从—个点向—个面的不断弥散过程。”材料中的“第二步”应该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查看答案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查看答案

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作者意在强调

A. 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议会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因素

B. 中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用煤,历史悠久,可以进行工业革命

C. 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D. 煤的利用与社会结构、社会分工、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脱钩

 

查看答案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 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