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输出 凿井技术、丝绸、漆器、杏、 铁器、冶金技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输出

凿井技术、丝绸、漆器、杏、

铁器、冶金技术、梨、养蚕技术

输入

汗血马、音乐、舞蹈、胡萝卜、

核桃、芝麻、佛教、葡萄、苜蓿

 

 

 

 

 

 

 

  ——据七年级华师大版教材《汉朝的中外交流》整理

材料二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耶稣会士把一些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还以通信方式向本国广泛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新发现的中国文化,不论对其解释是否正确,却向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        

——选自《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三  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的近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近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应”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近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化史》

材料四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据材料一表格归纳汉朝中原地区经丝绸之路“输出”“输入”的主要差异。造成输出与输入产品显著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上图所示陆上丝绸之路断续存在了1600多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与西欧相比,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有何“民族特色”?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的失败加以说明。

 

(1)主要差异:①输出的主要是技术、手工农产品;②输入的主要是农牧产品、艺术和宗教。 根本原因:中国封建经济的先进性。 意义: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③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④加深了与亚欧国家的友谊。(其它答案表述合理亦可给分) (2)特点:①交流主体以传教士为主;②交流的内容较广泛,以科技、文化为主;③交流具有双向性;④交流的意义重大。 民族特色表现:①列强侵略情况下被迫进行的;②学习借鉴西方为主;③以救亡图存为主题,与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运动相结合;④经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进程;⑤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 (3)观点:学习它国政治制度应该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尝试: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结果失败;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结果以失败告终。 【解析】 (1)主要差异:题目需要“据材料一表格归纳”。由“凿井技术、冶金技术、养蚕技术”、“丝绸、漆器、杏、铁器、梨”可以分别得出输出的主要是技术、手工农产品;由“汗血马、胡萝卜、核桃、芝麻、葡萄、苜蓿”、“音乐、舞蹈、佛教”可以分别得出输入的主要是农牧产品、艺术和宗教。 根本原因:需要结合所学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和西域各自的发展程度来回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封建经济具有先进性。 意义: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印度等地,所以一直以来它的存在意义重大,一方面结束了旧时代的各地隔绝,另一方面则促进了各地之间的交流,对连接交往的各地都有好处,具体来说,一方面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另一方面它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加深了与亚欧国家的友谊。 (2)特点:题目需要“依据材料二”概括。由“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得出交流主体以传教士为主;由“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耶稣会士把一些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还以通信方式向本国广泛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可以得出交流的内容较广泛,以科技、文化为主,而且交流具有双向性;由“新发现的中国文化,不论对其解释是否正确,却向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可以得出交流的意义重大。 民族特色表现: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由材料三中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再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之后的史实,可知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情况下被迫进行的;由材料中的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再结合所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知识可以得出学习借鉴西方为主;结合所学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可知中国的近代化是以救亡图存为主题,与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运动相结合;由所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这一过程经历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进程;由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就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则主要是由民间推动进行的,故可以得出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 (3)观点:由材料四中的“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习它国政治制度应该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尝试:题目要求“结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的失败”来说明。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史实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二者都是照搬了西方的政治制度,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结果失败;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结果以失败告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跨国公司被当作威胁民族独立与政治自由的祸害,而今,它们却被认为是给世界带来积极变化的行为主体。对其“积极变化”理解有误的是

A. 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柞

B. 减少了国际政治分歧与经济差距

C. 加速了资本流动与科技传播

D. 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 人文主义    B. 启蒙运动    C. 空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与上述时空观相适应的科学理论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贵族的群体利益               B.保护平民的利益

C.限制贵族的特权                   D.维护罗马的民主

 

查看答案

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唯一一张股票。这表明

A. 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    D.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