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GDP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1820—1900年各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国家时间

中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1820年

32.9%

1.8%

5.2%

3%

1870年

17.2%

8.9%

9.1%

2.3%

1900年

6.2%

23.6%

18.5%

2.4%

 

 

—改编自《世界千年经济史》、《1750年至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

(2)据材料二,比较1820—1900年中美两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科技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中美双方关系的影响。

(3)有观点认为“决定国家实力的不是总体GDP”,据材料二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外事件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

 

(1)特点:古代中国GDP长期居世界前列,并占较大优势 原因: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2)不同:中国GDP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美国则迅速上升 科技原因: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滞后,影响中国GDP在世界所占的份额;而美国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中心之一,发达的科技推动其GDP所占份额的上升。 影响:美国武力侵华,并不断扩大对华经济侵略(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反 美情绪逐渐高涨,中美矛盾激化。 (3)说明:中国GDP超过英国和日本,却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失败。 关系:GDP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实力; 现代化程度高的GDP才能真正决定国家实力。 【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反映的特点是古代中国GDP长期居世界前列,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反映的特点则是古代中国GDP在世界的份额中占较大优势。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从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角度和农业发达的经济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即可。 (2)1820—1900年中美两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发生的变化主要回答出中国份额下降,而美国份额上升即可,从表格中是非常容易总结出来的。至于原因必须从科技的角度去回答,从其他角度回答是不可以的,其实这样也无形中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近代中国可科技落后,而美国则积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对中美双方关系的影响主要是回答中国落后挨打、美国对中国侵略扩张、中国强烈的反美情绪等等角度进行合理的回答即可。 (3)在做本题时一定要分成两步去做,第一步是举例子说明观点正确与否,第二步才是论述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在论述观点时可以同意此观点也可以反对此观点,关键在于找准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即可。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主要分成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GDP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的实力,第二层意思是现代化程度高的GDP才能真正决定国家实力,例如工业发达的国家的实力要比农业发达国家的实力更加强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左右。至西汉末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此后南北分裂,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据葛剑雄《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整理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查看答案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下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A. 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 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 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查看答案

据《北京商报》报道,欧盟委员会制定了预算为4亿欧元的“2007--2013文化计划”来指导欧洲进行多元文化合作。这一举措的最终目的是

A. 发展欧洲的共同文化

B. 加强欧盟国家的文化交流

C. 促进欧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D. 扩大欧洲民众的“欧洲公民”意识

 

查看答案

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 使苏联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 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C. 使现代企业制度在苏联得以建立

D. 揭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是指苏联的

A. 农业集体化道路    B.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 社会主义制度    D. 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