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有国家,就必然有统治,因而也就有“奴役”;没有公开的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有国家,就必然有统治,因而也就有“奴役”;没有公开的或隐蔽的奴役的统治,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我们要与国家为敌的原因。

                                      ——巴枯宁

   材料二  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

                                             ——伯恩施坦

   材料三  无政府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无政府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在否定政治的幌子下使工人阶级服从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

   材料四  伯恩施坦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变的基本特点,为谋取实际的或可以设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政策。

                                                  ——列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巴枯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认为国家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片面性?无政府主义思想本质何在?根本危害在哪里?

(2)结合材料二、四,指出伯恩施坦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提出的口号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性?

(3)无政府主义和修正主义有什么共同性?

(4)第一国际的建立和第二国际的建立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是无政府主义者。他认为国家就是奴役。混淆了无产阶级国家与资产阶级国家的根本区别。无政府主义本质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危害性是使工人阶级放弃革命,屈从于资产阶级统治。 (2)是修正主义鼻祖。他否定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强调社会改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3)都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修正主义者主张和平进人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4)相同点:①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②建立时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③马克思、恩格斯参与了领导和组织工作。 不同点:①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由各国的社会主义政党组成。②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国际组织;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实际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③组织上,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层组织,直接领导各国工人团体开展工人运动。第二国际不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组织指明方向。 【解析】 (1)由材料一中的“我们要与国家为敌”和材料三中的“无政府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就可以得出巴枯宁属于无政府主义者。实质:由材料一中的“如果有国家,就必然有统治”可知他认为国家就是奴役。片面性:巴枯宁的论断是建立在对资产阶级国家的认知基础之上的,所以其片面性在于混淆了无产阶级国家与资产阶级国家的根本区别。本质:由材料三中的“无政府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可知无政府主义本质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危害性:由材料三中的“在否定政治的幌子下使工人阶级服从资产阶级的统治”可知无政府主义的危害是使工人阶级放弃革命,屈从于资产阶级统治。 (2)由材料二中的“运动就是一切”和材料四中的“伯恩施坦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可以得出伯恩施坦是修正主义鼻祖。由材料二中的“运动就是一切”和材料四中“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变的基本特点,为谋取实际的或可以设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可知其口号的意思是只要关注运动本身就可以了,不必在乎结果,这等于在否定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强调社会改良,所以其危害最终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使无产阶级放弃自己奋斗的目标。 (3)共同性:由材料三中的“在否定政治的幌子下使工人阶级服从资产阶级的统治”和材料四中的“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变的基本特点,为谋取实际的或可以设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可知二者都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结合所学可知,修正主义者主张和平进人社会主义,由材料一中的“如果有国家,就必然有统治”可知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4)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同点:可以从二者的性质、工人阶级所处的时代以及其领导者和组织者等角度思考。具体来说,从性质上看,二者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从二者建立的背景或者工人阶级所处的时代来看,二者建立时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从其领导者和组织者看,马克思、恩格斯参与了领导和组织工作。 不同点:可以结合第一、二国际建立的相关知识从组成成分、组织的性质和与各国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回答。具体来说,从组成上看,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由各国的社会主义政党组成。从其性质来看,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国际组织;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实际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组织上下级关系上看,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层组织,直接领导各国工人团体开展工人运动。第二国际不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组织指明方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说:“自从我们失掉了马克思之后,我必须代替他。”为此,恩格斯

①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②创作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③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④整理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起国际工人运动任务的表现不包括

A. 与各国工人政党领导者通信、面谈,在思想上启迪帮助新成长起来的革命领袖

B.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适时指导各国的工人运动

C. 创立第二国际并要求各国工人政党成为第二国际的支部

D. 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下图展现的是1848129日,法国政府勒令恩格斯在3个小时内离开巴黎,在3天内离开法国的情景。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生涯中,多次被反动政府驱逐,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已产生了较大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是公认的革命领袖

欧洲的政治空气较为反动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引起了反动政府的恐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的第一小提琴手。”这段话说明

①恩格斯始终视自己为马克思的助手

②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合作相当默契

③恩格斯十分珍惜与马克思的友谊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样两个发现是指: (   )

物进化规律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