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

A. 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 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

C. 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 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仁宗认识到君主专制的过度强化易产生决策失误,不易更改,行政事务交给宰相处理,检察官可以直言其失,容易更改,这体现了其政治理性化色彩,故B项正确。A、C两项说法错误;隋唐科举制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科举制度的推行

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西学东渐的影响

 

查看答案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 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 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述体现了时代特征

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查看答案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各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后来,州刺史发展出远远超过原来规定的权力。到了东汉时期,刺史行使的民政、财政及军事的权力已相当强大。刺史权力的发展

A. 加强了专制皇权

B. 利于解决王国问题

C. 削弱了中央集权

D. 巩固了东汉的统治

 

查看答案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 丞相

B. 郡守

C. 刺史

D. 知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