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A. 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 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

C. 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

D. 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D 【解析】材料中介绍的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仕途,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的选官用官制度主要是科举制,但从材料“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荐举。”可以看出科举制虽然实行,但是原有的门阀制度观念依旧影响选官用官。故D.门第观念依然浓厚符合材料内容,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材料中没有体现科举制中的贪腐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下门第观念依然浓厚,AC两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A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查看答案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 打击犯罪的效果

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               D.法律规定的立足点

 

查看答案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共同因素是

A. 和平崛起

B. 武力掠夺

C. 制度创新

D. 民主强国

 

查看答案

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查看答案

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反映了

A.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 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C.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转变

D. 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