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40%以上。包括小企业主、小商人、农民(中、小农)、中下层官吏、职员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

1930年,德国魏玛政府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增加群众捐税75000万马克,同年6月,政府又征收人头税……同年12月,又征收其他群众捐税,使人民群众增加了8亿马克的负担……

1932年德国纳粹党魁希特勒在《致民族呼吁书》中说:“……共和制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它们本身最终被取消的时候来到了!”

材料二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社会主义”在德国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有很大影响。纳粹党1919年初建立时取名“德国工人党”,1920年改名“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希特勒对“民族社会主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民族社会主义是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为社会牺牲,这是民族主义;社会为个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是民族社会主义。”

纳粹党负责宣传的戈培尔写道:“选民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愚蠢、粗鲁、盲目的。他们很容易被蛊惑者和政客所蒙骗。”纳粹党提出的一份备忘录强调“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最高原则是社会主义”,“要求提供充分的工作岗位;使在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能过富裕的生活;保障工作和赢利(基本上让无产者得到产业)”;“保护中等阶层”,“限制垄断资本家的利润来源”。希特勒认为,要使德国强大,还要消灭犹太人等劣等民族,用“刀和剑”建立一个大帝国……

1928年,希特勒在修改《25点纲领》中的“反资本主义”部分时对垄断资本家私下说,“党坚持私有财产的原则”。希特勒多次向大资本家保证,绝不触犯私有财产和企业家的主权。据估计,1930—1932年间德国垄断资本对纳粹党的资助达7000万—9000万马克。

材料三  1930年9月13日进行国会选举,希特勒首先把党内数千名训练有素的演说家派往农村和中小城市,去争取对现状不满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所到之处立即举行各种群众集会、演讲会、青年集会、火炬游行等活动,到处散发传单,张贴广告。据记载,在1930年9月的竞选活动中,纳粹党举行了3.4万次竞选大会,有2000—3000名在纳粹党演说学校培养的演说家,其中有1000名专门为竞选训练的宣传家登台表演。

1932年7月31日国会举行选举,希特勒纳粹党获得选票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依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内部解决危机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评价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想。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纳粹党赢得选举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选举的认识。

 

(1)小资产阶级强要求改变现状,期望政府维护自身利益。魏玛政府推行对人民加重捐税政策。希特勒要求改变共和制度、重组政府。 (2)观点:打着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招牌欺骗、获取选票。维护私有制度或没有公有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利用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吸引选民;对群众的许诺停留在资产阶级福利制度水平;维护德国垄断资本,并得到资本家的大力支持;民族主义就是种族屠杀、侵略扩张。 (3)原因: 魏玛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应对危机政策失误,人民不满;宣传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欺骗赢得选民主体——小资产阶级的选票;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赢得大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组织严密,效率高;高度重视并有效推进竞选活动;德国其他政党失策;魏玛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机制不完善。认识:德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机制,赋予了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纳粹党靠欺骗赢得选举,说明魏玛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机制具有局限性;小资产阶级过多关注自己的利益,不成熟,容易被欺骗。 【解析】 (1)本题依据材料一“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德国魏玛政府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增加群众捐税……共和制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小资产阶级、魏玛政府、希特勒三方面概括德国内部解决危机的主张。 (2)本题依据材料二“民族社会主义是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为社会牺牲,这是民族主义;社会为个人服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欺骗获取选票、维护私有制度、对群众的许诺、维护德国垄断资本、种族屠杀、侵略扩张等方面评价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想。 (3)本题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魏玛政府政策失误、纳粹党欺骗选民、大资产阶级支持等方面分析纳粹党赢得选举的原因。再从纳粹党组织严密、其他政党失策、魏玛共和国民主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回答对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选举的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认为:“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

A. 英国    B. 苏联

C. 日本    D. 德国

 

查看答案

一战后,法国成为欧洲最担心安全问题的国家之一,它四处寻找盟友,在与英美缔结防御条约的努力失败之后,转向与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盟。法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 建立欧洲霸权    B. 对付苏联

C. 防御德国    D. 与英国争夺中欧

 

查看答案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回击”的措施是(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建立经互会

C. 建立“北约”组织    D.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查看答案

(加试题)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被称为《枫丹白露文件》的文件中强调:“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它反映了英国

A. 维护欧洲大陆均势以便控制欧洲

B. 对德国政策发生变化及其保守性

C. 防止德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 维护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变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独霸地位

B.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 缓和列强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

D. 力争取得同英国海军相等的制海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