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言论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解析】依据“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等关键词可知,这段话论述的是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用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基本思想。在选项中只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新民主主义论》深入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

A. 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

B.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

D. 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

 

查看答案

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 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C.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 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查看答案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1)观察材料一的数据,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1978年冬天的安徽凤阳小岗村民绝不会想到自己在饥饿驱使下所签的“生死文书”日后竟能进入历史博物馆以供后人瞻仰。

契约全文为:“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生死文书”为什么能进入历史博物馆供后人瞻仰?

材料三陈桂棣、春桃夫妇在《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中曾经总结说: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只有8个字可以形容——“江山依旧,旧貌犹存”。南京农业大学陈文林教授认为:小岗现在应该是“落后”的代表!

材料四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誉为“天下第一村”。国内外媒体、考察华西村的学者和团体先后从不同角度寻找华西村成功的原因。当了解华两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以后,更多的人认为:是制度、机制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华西村长盛不衰。

(3)根据材料三、四,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材料二:继昌隆丝厂在办厂过程中,也受到了旧势力的反对,说什么机器代替手工缫丝,恶果必多;男女同厂工作有伤风化;工厂冒烟,有伤风水;操纵机器,必定伤人等等,攻击污蔑接踵而至,还曾一度发生捣毁机器、破坏丝厂事件。1881年,继昌隆丝厂被迫迁厂澳门,易名和昌缫丝厂,后又更名为复和隆缫丝厂。1885年其兄追加投资6000两白银,工厂再次迁回简村,改为世昌纶缫丝厂,一直到1928年。

材料三: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刘鸿生

(1)材料一表明,在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