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

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

A. 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 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

C. 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D. 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 【解析】 1941-1942年处于抗战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为了调动地主和农民的抗战积极性,掀起中共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是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制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故D正确;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不是国共关系,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无法体现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国人对洋务运动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其中最能体现其运动目的的称呼是

A. 自强新政    B. 同光新政    C. 洋务运动    D. 同治中兴

 

查看答案

王守仁巡抚南、赣、汀、漳等地时,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制订颁布了《南赣乡约》,指出:“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伤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说明

A. 乡约是社会基层管理组织    B. 心学已经成为官方正统

C. 养成了仁厚的乡风民俗    D. 理学重视教化、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这些行为

A. 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

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

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

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进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二“……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材料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了“生产-研发-销售”的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能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什么?你认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是什么?

(4)自四五百年前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二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以及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