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

(题文)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示例:《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解析】 试题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制度和小农经济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图片中的内容,图一反映的是古代小农经济,图二反映的是整齐的长安城,体现的是专制主义皇权制度。其次,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来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论述中要史实正确,不要出现知识性错误。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最后,要有总结性的语言,诸如,《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

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C. 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查看答案

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

D.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