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 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 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B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了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 C项出现在21世纪初期, D项说法与题意相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的“口头禅”,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发生巨大的政治经济体制变化,汉语从文风到词汇也经历一次大换血。下列哪一选项的流行语体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放卫星、合作社、大锅饭、大跃进

B. “个体户”、“万元户”、“一国两制”“中国特色”

C. 市场体制、知识经济、因特网、绿色食品

D. “申奥”、“入世”、“和谐社会”、“就业”、“拆迁”

 

查看答案

1961年12月,江苏省组建了负责大规模精减城镇人口和职工工作的“精减办公室”。至1962年7月,“精减办公室”共精减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30万人,减少城镇人口32.2万人。这说明

A. 江苏省工业产值严重下滑    B. 农村生产劳动力大幅减少

C. 全民所有制企业走向瓦解    D. 经济的发展重点有所转移

 

查看答案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一化三改)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查看答案

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