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资料可用于研究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苏俄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B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苏联迫切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经济恢复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政治危机,如此背景下,实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A项排除;C项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形成的,故排除;D项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 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 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查看答案

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倍受指责。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

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

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

A.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B.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

C. “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

D. “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 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 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 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