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

(题文)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

A.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 允许自由贸易

C. 实施计划经济

D. 实行自由放任

 

B 【解析】试题此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由材料中的“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排除A项“取消一切商品贸易”,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实施计划经济是斯大林体制的内容,当时列宁已经去世,所以C项错误;自由放任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且也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所以D项错误。列宁主导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允许自由贸易,并允许私人资本存在的。故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列宁说:我们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度……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俄共(布)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查看答案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 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查看答案

1921年至1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

B. 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 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80年郑观应对比西方政制与中国政制的优劣后,提出“君民共主”的主张,他认为“欧洲诸国土地、人民均不及中国却能横行天下”,“其治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而中国之所“欺藐于强邻悍敌”是因为“一人秉权于上,而百姓不得参议于下”。“泰西政事举国成知,所以通上下之情,期措施之善也。”他认为西方这种政制“颇与三代法度相符”。所以他期盼中国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务使上下无扦格之虞,臣民泯异同之见,则长治久安之道,固有可预期矣”。

——摘编自徐宗勉、张亦功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提出“君民共主”思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郑观应“君民共主”的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一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说发表的背景和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德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