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

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其目的是

A. 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

B. 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

C. 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

D. 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A. 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B. 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

C. 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D. 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查看答案

(题文)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C.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查看答案

淸朝袁枚(1716-1798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无复男女之嫌……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A. 重视经世致用思想

B.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C. 理学思想受冲击

D. 教育平等观念为共识

 

查看答案

(题文)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晚明是“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能为其提供佐证的是

A. 朱熹的“格物致知”

B. 王阳明的“致良知”

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查看答案

廷寄是清代的一种官方文书。到了雍正年间,皇帝的上谕先由军机处撰拟,再交给兵部捷报处寄往外省的总督和巡抚。廷寄的内容大多是告诫臣工、核查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封函的表面通常标注“某处某官开拆”的字样。上述资料可以说明廷寄

A. 不易保密,且办事效率较低

B. 与内阁分别掌管文武决策

C. 是清朝政情传达的唯一方式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