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畀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为钱穆的看法提供论证。

 

(1)表现: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法律发生变化并不断完善。(6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分封制遭到破坏;争霸战争和改革的推动。 (2)钱穆认为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由封建贵族社会转化为封建平民社会。论证:宋代科举取士进一步扩大,以科举制为基础或途径,平民兴起,底层不断上升。(或北宋重文轻武。) 在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宋朝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材料“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即可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可以得出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根据材料“政治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科举制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绘有孔子画像的一块屏风上,记载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的文字,据此推测孔子应生于公元前566年。而比墓葬要早文献资料《史记》记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前551年)对此,下列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A. 墓葬出土的实物属于一手资料,比文献资料记载要可靠

B. 《史记》记载早于海昏候的时代,应更加接近历史事实

C. 孔子出生年代史学界早有定论,出土文物不应影响过去结论

D. 尚需考证孔子屏风画像及文字记载的信息来源及出处

 

查看答案

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宰相设政事堂,下设若干房,分管天下庶务。“凡事无不得达”。其主要目的

A. 分权而治    B. 限制君权    C. 加强皇权    D. 牵制内阁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这个观点反映了

A. 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    B. 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

C. 理学为史学服务    D. 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

 

查看答案

《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B. 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

C. 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    D. 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

 

查看答案

南宋孝宗年间,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此举

A. 意在规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

B. 履行了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 体现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 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