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载,苏州吴江县在明成化时只有四镇三市,嘉靖时有四镇十市,清康熙年间又增至七镇十...

史载,苏州吴江县在明成化时只有四镇三市,嘉靖时有四镇十市,清康熙年间又增至七镇十市。这一变化源于

A. 对外贸易的繁荣

B. 政府对商业高度重视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

 

C 【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南方市镇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D项错误;康熙年间实施“海禁”,对外贸易并不繁荣,A项错误。故答案为A项;明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称曹操“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野鸡)获六十三头”;曹魏时,在洛阳以北设置方圆近千里的禁猎区,其中的虎、狼、狐狸一年吞吃的鹿有12万只之多。这反映出黄河流域

A. 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B. 野兽出没威胁人身安全

C. 千里无人烟的惨景

D. 社会经济的凋敝状况

 

查看答案

据统计,安徽在两汉时共有76座县治城市,仅占全国的5%左右。其分布是淮北36座(47.4%)江淮30座(39.5%)皖南10座(13.1%)。安徽有50处确认的汉代城市遗址,大多规模较小。(数据摘自《安徽汉代城市的分布与建设》)这表明

A. 汉代政治中心在我国北方地区

B. 当时郡国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

C. 两汉时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统治者不重视江南地区的开发

 

查看答案

司马迁认为,下图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 该地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B. 该地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C. 该地区农业发达,均田制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D. 该地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劳动力获得补充

 

查看答案

(题文)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    述

《田令》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遗》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A. 法律保障土地的自由买卖    B. 小农经济开始衰败瓦解

C. 政府实际控制土地能力削弱    D. 农村土地租佃关系盛行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