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举人纳试卷,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举人纳试卷,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始付考官,定等讫。”“条制”说明宋代科举考试

A. 首创殿试制度

B. 规定答题方式

C. 力求公平公正

D. 盛行徇私舞弊

 

C 【解析】根据“去其卷首乡贯状”“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始付考官,定等讫”等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科举制实行的糊名法和誊录法等方法,这说明当时统治者在科举考试中追求选拔公平,故C项正确;武则天首创殿试制度,排除A;试卷由封弥官专门誊写,不是规定答题方式,B错误;D项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

A. 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 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

C. 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D. 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

 

查看答案

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

A.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

B. 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

C. 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 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A. 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 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

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 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

 

查看答案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侯之叔)于曲沃。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师服意在

A. 离间宗亲关系

B. 取消分封制度

C. 维系统治秩序

D. 建立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贸总协定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56年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