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 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 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 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 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
据统计,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这说明全球化
A. 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
B. 实质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C. 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
D. 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
(题文)20世纪中后期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1947年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
1949年 |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 …… |
1993年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该表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 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
C.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D.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展作用,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缴利润多的工矿企业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以奖赏,拉开企业和劳动者收入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认识是
A. 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商品市场的作用
B. 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 颠覆了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建设思想
D. 使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斯大林模式”作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模式,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尤其是苏联自身的影响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在苏联强大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中,可以说“斯大林模式”起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用。对其原因解释最恰当的是
A. 斯大林模式的高度计划性
B. 斯大林模式的高度自主性
C. 斯大林模式的高度创新性
D. 斯大林模式的高度灵活性
美国第一流的经济学家在为里根准备的《总统经济报告》中这样写道:“有效的经济制度是关心个人的需要;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奔波,这才算是有效率。”据此可知,以上经济学家的政策是
A. 大力推行国有化
B. 减少社会福利
C. 保护私人经济
D. 发展“混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