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

(题文)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 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 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 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 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

 

D 【解析】材料中“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说明罗斯福想要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即加强政府的干预,故D项正确;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是罗斯福加强行政权的原因,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这说明全球化

A. 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

B. 实质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C. 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

D. 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中后期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该表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 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

C.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D.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查看答案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展作用,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缴利润多的工矿企业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以奖赏,拉开企业和劳动者收入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认识是

A. 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商品市场的作用

B. 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 颠覆了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建设思想

D. 使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查看答案

“斯大林模式”作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模式,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尤其是苏联自身的影响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在苏联强大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中,可以说“斯大林模式”起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用。对其原因解释最恰当的是

A. 斯大林模式的高度计划性

B. 斯大林模式的高度自主性

C. 斯大林模式的高度创新性

D. 斯大林模式的高度灵活性

 

查看答案

美国第一流的经济学家在为里根准备的《总统经济报告》中这样写道:“有效的经济制度是关心个人的需要;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奔波,这才算是有效率。”据此可知,以上经济学家的政策是

A. 大力推行国有化

B. 减少社会福利

C. 保护私人经济

D. 发展“混合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