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A. 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 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 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 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C 【解析】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根据所学,美国虽然远离欧洲,但较早开展工业革命是因为具备了相应的政治、经济等条件,故C项正确;“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说明作者认为地缘因素不是影响工业革命传播的主要因素,排除A;B与题干不符;D属于民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律的进步性在于

A.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B.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矛盾

C. 调解了罗马与被征服民族关系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的是

A. 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

B. 兴办大型水利等公共工程

C. 发放紧急救济金

D. 允许工人组织自己的工会

 

查看答案

2011年4月,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凤凰网(2010.11.19)

材料二  下面这一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期间未庄的地主   乡绅捣毁静修庵参加革命的情形。鲁迅著作《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材料三 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此间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哪些原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历经多次失败,总结教训,开始了伟大转变,表现在哪里?

(3)据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