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晚上9时,丘吉尔在广播中声明,英国将给予苏联以“任何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只要我们能办得到和对苏联有利”。……时,大英帝国危机四伏,英伦三岛朝不保夕,对苏援助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英国便设法促成美国对苏更多的援助。美国1942~1943年对苏440万吨物资援助计划的成行,就是由于英国坚持的结果……德苏开战后,英国即从海上加强了对德国的封锁,组织北非战役,打击法西斯的北非力量。1941年冬,德军猛攻莫斯科,锐不可当,莫斯科岌岌可危。在北非的英军为了配合苏军行动,迅即向利比亚德意军发起“十字军行动”,促使莫斯科的部分德军移师地中海,隆美尔非洲军团又深陷利比亚沙漠之中,从而减轻了苏军压力,使莫斯科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摘编自曾维君《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苏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对苏联的援助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英国对苏援助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1)具体表现:给苏联以经济和技术的援助;促成美国对苏联的军事援助;在军事上采取行动减轻苏联的压力。 (2)原因:英国与轴心国的矛盾日益加深,英苏有共同的敌人;英国对德缓靖政策破产。作用:增加了苏联对德战争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 (1)依据材料“任何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只要我们能办得到和对苏联有利”,可知给苏联以经济和技术的援助。依据材料“英国便设法促成美国对苏更多的援助。美国1942~1943年对苏440万吨物资援助计划的成行,就是由于英国坚持的结果”可知促成美国对苏联的军事援助。依据材料“英国即从海上加强了对德国的封锁,组织北非战役,打击法西斯的北非力量”可知在军事上采取行动减轻苏联的压力。 (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与轴心国的矛盾日益加深,英苏有共同的敌人;英国对德缓靖政策破产。作用:从苏联和世界两方面的作用作答。苏联方面,增加了苏联对德战争的实力。从世界方面,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殷商时,土地归商王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所有,西周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春秋以来,周天子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能力,土地所有权下移,土地归诸侯、卿大夫支配使用。直到战国前期,在各国范围的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仍属于诸侯。诸侯用分封、赏赐、授田的方式,把土地分给封君、功臣。“从土地和权力的关系看,春秋一代与西周相比,土地占有关系并无本质的突破,只是在多级占有关系中主导地位与非主导地位升降……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是在战国中叶以后到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突破了一元性的多级占有形式,而逐渐出现了土地占有形式多样化的局面。

—摘编自张云樵、曹东方《试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转化及其特点》

材料二古代社会的并田制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但这种制度是以静态社会为前提,而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动态性相矛盾。抛开其他原因不讲,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地主土地私有制从秦汉时的不完全、不自由状态,到唐宋时的相对完全、相对自由,再到明清时的土地市场发达和土地买卖交易活跃,中小地主和土地私有制在宽松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显而易见,从开放包容的视角看,中国的土地制度的确朝着让百姓享有越来越充分的自由的方向发展……对传统农业社会的中国来说,由于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财富之母、财富之源,历史上的有为之君都善于处理土地利益分配关系,从中筹集财政收入。

—摘编自郭雪剑(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中叶以后土地所有制变化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占有的几种形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封建统治者调整土地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随着外国电影的传入,专门影院出现,其不再像戏院那样供应茶水、食品和手巾,并要求观影者不乱拍掌、入座脱帽、宁静少谈,不碍他人等事项。这说明电影有利于

A. 摒弃落后观念

B. 规范公共秩序

C. 改变消费观念

D. 主导移风易俗

 

查看答案

1898年,维新人士所创办的《湘报》中写道:“人死如同灯灭样,那里眼珠还有亮,电学书你去看几篇,方知此话是谣言。”这反映出近代报刊

A. 具有启迪民智、彰显理性的作用

B. 成为宣传西学的主要载体

C. 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D. 提高民众认知,崇尚改良

 

查看答案

1870年,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提出:“洋人设电报之意‘甚坚’,如能禁使弗为,则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倘其势难中止,不如我自为之,予以辛工,责以教造。彼分其利,而我握其权,庶于海疆公事无所窒碍。”这说明沈葆桢主张

A. 引进西方技术挽回利权

B. 改革传统教育引人新学

C. 发展新式海军抵制侵略

D. 开展洋务抑制西方侵略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08—1912年间上海制造电气公司营运的电车载客量统计表。据表可知,此时的上海

1908年

1909年

1912年

537.7万人

1177.3万人

4073.4万人

 

 

A. 传统等级观念彻底打破

B. 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快

C. 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

D. 实现交通工具近代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