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曾试图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指出该“强攻”办法在农业方面具体举措及其消极影响。

(2)1921年初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新经济政策的支持。列宁不惜以此“过激”举动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指出其调整后的农业政策及实施成效。

(3)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中所述“模式的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以后经济长效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4)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苏联试图调整、纠正日益僵化的模式,启动改革和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分别是什么?综合上述问题,从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的开创与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举措:实行余粮收集制。 影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或答“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政策:实行粮食税。 成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做法:农业集体化。 影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长期落后;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4)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认识: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等。 (美)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或改革,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该“强攻”办法是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在农业方面具体举措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其消极影响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联系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新”表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调整后的农业政策是余粮收集制;这一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联系所学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模式的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是农业集体化。该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长期落后;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4)联系所学可知,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苏联启动改革和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分别是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从中得到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信息或联系所学,从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展开,推动反法西斯国家在货币领域向制度化合作阶段迈进,终于在1944年7月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标志着国际货币关系告别各自为政与自由放任的混乱局面,开始步入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

——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材料二APEC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

 

年份

1989年

2012年

2013年

直接投资流入额(亿美元)

911.6

6972.4

/

直接投资流出额(亿美元)

940.8

8934.9

/

平均关税率

16.9%

/

5.8%

 

 

——据刘晨阳《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与2014年后的APEC进程》整理

材料三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据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1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显著特点。维持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两大经济支柱是什么?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取得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中国是如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

(3)材料三中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生了怎样的有益变化?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查看答案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和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l982年第l期

材料三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读书》2003年第3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当时的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查看答案

下图情景的出现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直接相关。

 

查看答案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和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查看答案

1921年,苏俄开始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随之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