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丘逢甲的《离台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

材料一丘逢甲的《离台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材料二

材料三2017年5月15日,蔡英文执政将满一周年,台湾多个“独派”团体举行座谈会,要求蔡英文在国际上宣示“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制定“反并吞法”杜绝“中国侵蚀台湾主权”,并“以台湾名义”走上国际、参与国际组织

—摘自网络

2018年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它宣称,美国的政策应当允许美方所有层级的官员访问台湾,允许台湾高阶官员在“受尊敬的条件”下来到美国,与包括美国国防部、国务院的高官会见,并鼓励台湾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在美展开业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上述议案有关条款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如获通过实施,将对中美关系及台海局势造成严重干扰

—摘自《凤凰网》

回答:

(1)请你判断材料一的《离台诗》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什么斗争?

(2)从材料二的这首诗中,你能感觉到作者的什么情结,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3)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何成功的实践?

(4)据材料三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有哪些?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1)甲午中日战争后(或《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思乡情结,迫切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回归 (4)阻力:台独势力,国际反动势力。 认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努力实现祖国统一,不放弃使用武力;祖国统一是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稳定。(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台湾问题。从甲午战后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海峡两岸的交流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宰相有权能割地”中可以判断出《离台湾》写于甲午战争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反割台斗争。 (2)从材料“乡愁”中可以看出作者思乡情结;表达了作者盼望国家统一的愿望。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一国两制成功的实践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4)根据材料“台湾多个“独派”团体举行座谈会,要求蔡英文在国际上宣示“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美国的政策应当允许美方所有层级的官员访问台湾,允许台湾高阶官员在“受尊敬的条件”下来到美国”中可以分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台湾的地位,人民的愿望,一国两制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媒体报道,江西省某市原人大代表熊某纠集多名同族兄弟称霸乡里,威胁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干扰基层组织选举。材料中“村霸”现象的存在

A. 中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B. 违背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C. 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 摧毁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查看答案

(题文)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同时把原宪法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次修宪

A. 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 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C. 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 表明民主政治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查看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如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 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它)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包括

①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