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火柴盒则由女工和童工或在工厂或在家内糊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火柴盒则由女工和童工或在工厂或在家内糊制,每制盒百个付工价四十文。女工糊制火柴盒,平均每人每天可得钱六十文,这对于一个中国普通工人的家庭,也算是一项不小的额外收入了”(《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0上卷);“广东一带的缫丝工厂大约有一百七、八十家,……这类工厂所使用的女工人数,每一厂至少二、三百人,多者达七、八百人;总人数达六、七万人之多……女工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或者是远走外乡工作的人的妻女。”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

材料二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论妇女作上宜设善章》(1888年4月1日《申报》)

材料三“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

——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丈化变迁录》第1卷

材料四“在封建家长制下的农妇,其生活是‘牛马’生活,是‘肮脏’的家室生活。她们幸而获得养蚕、纺织、花边、织篾等副业的时候,即是她们在农村中工业化,成为近代家庭工业者的时候,她们已经成为家庭中重要的一个半独立成员了。此时与其说她们‘不愿远离家乡’,不如说‘不得远离家乡’。依于资本主义的更深的发展,于是她们便由‘不愿’和‘不得’而有‘不得不’远离家乡之势。……虽然她们是破坏了封建家长制的家庭和与丈夫们竞争工作,她们却获得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增进了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汪疑今《中国近代人口移动之经济的研究》

(1)、材料一表明近代女工所从事的行业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人们对女工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材料四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妇女体能较弱。 (2)、由反对到妇女做工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原因:农村工业化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工业,(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述近代女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原因的形成和民族产业分布的行业有关(2)材料二中是““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材料三中是“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即由反对到支持,材料四中的原因涉及的是自然经济的瓦解,“她们却获得自己的独立自由”及思想的解放等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世界市场在19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在不同朝代表现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为海上贸易开放,并凭借当时中国在海上贸易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着出超的地位,导致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在这黄金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透过这三大航线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门为中心向海外辐射,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

——《明朝末年的对外贸易量》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清《海防纂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海上“丝银之路”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丝银之路”的兴盛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该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消极作用?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受到“被遗忘的人”的拥护,致使某些垄断资本家攻击《社会保险法》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抄来的。新政中最受“被遗忘的人”欢迎的措施是

A. 复兴工业

B. 调整农业政策

C. 以工代赈和社会救济

D. 整顿金融财政体系

 

查看答案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此联是周总理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生动注解

A. “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查看答案

(题文)“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 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 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