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们在历史研究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

人们在历史研究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口则以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以上说法的排列是

A.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会球史观/侵犯

B.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 【解析】 试题从欧洲人的角度,认为哥伦布推动地理大发现;从美洲土著的角度则认为哥伦布推动了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开始汇合,逐步打破了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孤立、分散的状态,因此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 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 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 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D. 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查看答案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查看答案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 “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查看答案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 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 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 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 生产不计成本

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 国家权力的支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