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作家笛福曾在评论17世纪欧洲某一国家时,称它是“世界的运货人、贸易的中间人和...

英国作家笛福曾在评论17世纪欧洲某一国家时,称它是“世界的运货人、贸易的中间人和欧洲的经纪人”。这反映了该国家

A. 工业经济最发达

B. 拥有强大的世界航运业

C. 海外殖民地广阔

D. 冲击了英国的商业霸权

 

B 【解析】17世纪的荷兰航海业发达,材料中主要也是运输业,没有工业,故A错误。17世纪的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海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运送的货物占的比重很大,故B正确。材料中主要讲的是该国的运输业及贸易中间商的作用,没有提到殖民地的大小,故C错误。 当时的英国还不是世界商业霸主,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印度古里)病逝。六十多年后,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到达这里,开辟了一条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这支船队的指挥者是

A. 迪亚士

B. ·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查看答案

明朝之前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明传播天下。但到了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B. 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C.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 西方列强的侵扰

 

查看答案

明朝洪武十二年规定:“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纱。”这反映了当时

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C. 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相对富足

D. 棉纱纺织技术的进步

 

查看答案

《明实录》记载:“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初海禁政策

A. 只是禁止私人的海外贸易

B. 没有真正实施

C. 只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D. 禁绝海外贸易

 

查看答案

明代文人叶权在《贤博编》中写道:“今时市中货物奸伪,两京为甚。卖花人挑花一担,灿然可爱,无一枝真者;杨梅用大棕刷弹墨染黑色;老母鸡毛插长尾,假敦鸡卖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当时商人经济地位仍然较低

B.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利益观

C. 政府对商人征收高额的赋税

D. 政府缺乏对商品市场的有效监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