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顺治时设河道...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珠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

 

(1)特点:兼治黄河、运河;分段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2)原因:黄河改道;激剧动荡的政治局势;清政府财政危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 【解析】(1)特点:根据“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得出兼治黄河、运河;根据“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得出分段管理;根据“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得出机构逐步完善。 (2)原因:根据“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得出黄河改道;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分析得出:激剧动荡的政治局势,清政府财政危机;根据“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得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9世纪中英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英国

17世纪

明朝灭亡,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康熙帝设南书房;

清朝设台湾府;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颁布《航海条例》: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光荣革命”;通过《权利法案》;

洛克提出分权学说及“天赋人权”。

18世纪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推行摊丁入亩;

曹雪芹《红楼梦》刊刻;

乾隆帝主持编撰《四库全书》;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9世纪

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

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据人民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英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留美热”从1911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要变化。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01—2014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图,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据此可知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 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

D. 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以此“和平竞赛”。苏联在华盛顿举办了宇航技术展览,美国人参观后感到害怕。而美国在苏联举办了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内心向往美国。这一现象反映出

A. 苏联尖端科技领先美国    B. 美苏关系得到一定缓和

C. 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D. 美苏冷战方式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据史学家统计,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婚龄普遍低于他们父辈当年的结婚年龄,且十分乐于建设自己的安乐窝。1954年《麦克尔斯》为此编造了一个专门描述这种一家人欢欢乐乐在一起之现象的新词——“欢聚在一起”。这说明

A. 货币学派促进了经济恢复    B. 高福利社会导致财政赤字

C. 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趋于稳定    D. 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