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在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实施这一政策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1)主要目的: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地步:由国家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发展商品生产。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结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原则和基础(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1)主要目的:根据“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分析得出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变化:根据“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结合所学得出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中心措施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地步:根据“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得出由国家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发展商品生产。根本目的:结合所学可知,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结论:可从制定政策的原则应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的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自一位历史人物在1921年的讲话

(1)这位历史人物是谁?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材料中的观点的?

(2)结合所学,概述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

 

查看答案

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 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 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查看答案

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

B. 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C. 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

D. 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

 

查看答案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发动武装起义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1950年,苏联政府发行邮票,纪念列宁创办《火星报》50周年(如下图)。列宁当时创办该报主要是

A. 为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做好准备

B. 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做准备

C. 为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做准备

D. 为发动十月革命做舆论方面的准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