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材料 19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1)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形势不断发;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6分) (2)假维新: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3分) 真改革:新政中的具体内容(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 提倡留学)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政治机构近代化;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任意3点即可,6分) 【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1901年”,结合所学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知识即可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2)据材料“假维新中有真改革”、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新政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措施上设立新式机构也多由封建贵族掌控,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不能实现自强。据材料“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提倡留学”即可说明真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请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 “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 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举出持这种观点的有力证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认识。

 

查看答案

“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基于这样的认识,产生了下列哪一作品(   )

A. 《日出·印象》    B.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格尔尼卡》    D. 《自由引导人民》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货币也重要”,把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经常性手段,同时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认为通过政府干预才能加快经济的恢复。这反映了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  )

A.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B. 仍然倾向于“自由放任”政策

C. 凯恩斯主义仍占主流地位    D. 有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特点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的东山再起……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 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 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