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建立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是( ) A.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建立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是(   )

A. 晋冀鲁豫    B. 晋西北    C. 陕甘宁    D. 晋察冀

 

D 【解析】结合所学,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故A正确;BCD不符合“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所指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维新变法时期

 

查看答案

山东孟氏“瑞蚨祥”字号,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下图为解放前瑞蚨祥青岛分号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下列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促成企业初步发展

C. 一战的机遇使企业得以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

D.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导致企业走向彻底破产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其核心依据应是(   )、

A. 列强驻军京津地区    B. 外务部居各部之首

C.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

 

查看答案

《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 《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 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C. 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D. 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查看答案

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他还认为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其意在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   

A. 讲究“天人合一”    B. 优先服务于农业    C. 满足了社会生产    D. 注重实用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