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绳指出:1929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约为100亿美元,1933年,增加为130亿美元,1936年增加150亿美元。经过政府三年“注射”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50%,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900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大到1030亿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 自由放任政策优于政府干预
B. 以工代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C. 二战是美国渡过危机的唯一因素
D.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相对有限的
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的数据对比,由此可知
| 播种机 | 收割机 | 牲畜 |
集体农主 | 2.2台/100俄亩 | 2.07台/100俄亩 | 13.8头/100俄亩 |
个体小农 | 0.3台/100俄亩 | 0.6台/100俄亩 | 17头/100俄亩 |
A. 苏联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 当时俄国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效果显著
D. 集体农庄经济中在农业中占优势
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C. 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据此可知
A. 工业革命使中国发展迟滞
B. 新中国外交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C. 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D. 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
下文出自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正在实行,长此下去,眼看长江和珠江流域及其他各地,均将逐渐被日寇所吞蚀。我五千年古国将完全变成被征服地,四万万同胞将都变成亡国奴。”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的必要性
C. 国共已经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八一宣言》直接引发西安事变
下列表格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该表表明
| 1890-1894年 | 1895-1899年 | 1910-1914年 |
出口 | 100 | 142 | 315 |
进口 | 100 | 153 | 417 |
A.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 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 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 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