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摘自中日《马关条约》(1895417)

材料三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摘自《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材料四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敌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摘自《蒋介石日记》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指出“目前巨衅”所指的历史事件。材料中作者认为“宜提开(抛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归纳蒋介石对日策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 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 (2)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理由:中俄两国长期和平相处;与俄、日没有“教案”冲突;俄、日距中国较近,若出兵威胁最大;树敌太多将孤立无援。 (3)变化:从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到持久抗战。 原因: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 【解析】(1)同:根据材料一“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和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可知两个条约内容的相同点。异:根据所学可知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不同。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可知“目前巨衅”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中俄两国长期和平相处;与俄、日没有“教案”冲突;俄、日距中国较近,若出兵威胁最大;树敌太多将孤立无援。 (3)变化:根据材料“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持久抗战”可知蒋介石对日策略的变化。原因:根据所学从中日民族矛盾、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及蒋介石的个人思想等角度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 1787年美国宪法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C.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D.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查看答案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查看答案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有投票权。这一规定

A. 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满足了工人阶级的参政愿望

C. 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