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9年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华访问时指出:“在相互对立的政府、党派、军阀的...

1929年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华访问时指出:“在相互对立的政府、党派、军阀的争夺中,最终获胜的那一方并非因为用武力取得了统一,而是因为赋予了人民其内心深处最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国民革命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B. 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 抗日军民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

D.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B 【解析】大革命时期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租界,并不是国内的政府、党派和军阀之间的斗争,是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A错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进行了土地革命,分给农民土地,以土地满足了人民的要求,使工农武装割据能够得以存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由低谷逐渐走向高潮的基础,证明了汤因比的观点,B正确;抗日战争不是国内的党派和军阀之间的斗争,而是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C错误;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是武力统一,而不是赋予人民内心深处的那些东西,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以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②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 

③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④有世界影响的伟人         其中②④的评价基于

A. 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B. 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    D. 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查看答案

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A. 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 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 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 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查看答案

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查看答案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 《马关条约》开商埠

B. 《辛丑条约》拆炮台

C.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D.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