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2: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3:《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2,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3)材料3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1)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特点:专业性强、分布密集。 影响: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或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因素:①棉纺织业的发展(或机器化大工厂的建立);②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③殖民扩展使世界市场扩大。 (3)差异: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问题: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可根据对材料一的概括来回答,材料一可反映出主要原因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特点是指专业性强;分布密集。江南乡村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使资萌产生等角度来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满眼汽车与电车”“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近来各处报馆开”等可以看出上海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近代城市与古代市镇的兴起有何不同。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归纳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1年在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和信贷的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减少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

A. 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B. 颁布工业复兴法

C. 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

D. 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查看答案

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 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 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D. 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   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

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

 

查看答案

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女性理想的爱人

忠实的爱情

健全的体魄

革命的精神

不慕虚荣和时尚

丰富的学识

人格高尚

节俭的习惯

百分比

66%

50%

33%

50%

100%

66%

50%

男性理想的爱人

爱情忠诚

健美的体格

性情温和

无攀登虚荣习气

相当的学识

文学艺术修养

自立的技能

百分比

62.5%

75%

75%

62.5%

75%

50%

62.5%

 

 

A. 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B. 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 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攀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 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