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

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观问题。“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C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郡县制分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查看答案

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这表明董仲舒

A. 反对土地私有制

B. 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 初步提出了社会保障思想

D. 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社会

 

查看答案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 批判君主专制    B. 反对经世致用    C. 提倡重农抑商    D. 主张学习西方

 

查看答案

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

A. 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

B. 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C. 民贵君轻——“以法治国”

D. 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

 

查看答案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