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A. 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 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 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D. 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C 【解析】题干所述只是“乡人某”应用西方科技的个例,无法得出西方科技在农村广泛应用,故A项错误;《时务报》记载的是国人应用西方科技的情况,与维新思想宣传无关,故B项错误;《时务报》登载“乡人某蓄鸡鸭…必携射光机器”,意在宣传推广这一技术,故C项正确;由题干得知,当时能够应用西方科技还只是少数,并不普遍,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十世纪30年代郁慕侠《上海鳞爪》记述:“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惜头发不金黄,鼻子不高大,眼睛不深陷,和真正道地的外国摩登女子相形之下,还差一些,也是她们的遗憾。”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上海

A. 女性生活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    B. 开始出现西化现象和崇洋心理

C. 西方的生活方式都到普遍认同    D. 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查看答案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阶段: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些变化反映的木质问题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D. 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1988年7月,中国物价上升19.3%,有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500盒火柴,许多商店被抢购一空,有发生挤兑的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柜台被愤怒的群众推倒。这些现象说明

A. 政府应该掌握商品的定价权

B. 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与艰难

C. 人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波动

D. 物资缺乏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查看答案

邓小平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上述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也不是社会性质的本质区别

B. 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D. 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我们也可以建设健康的社会主义经济。

 

查看答案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 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 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 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