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题文)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6分)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解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首先第一小问问的是变化是什么,回答的模式应该是:从….到….的变化;,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意思是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组织答案;这个事情是中国走向衰落,欧洲开始强大;第二小问要求从政治、经济这两个方面分析原因,而不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分析原因时要注意分析中国衰落,欧洲强大的两方面原因,本题比较容易忽略了另一方面,从欧洲与中国19世纪的阶段特征与组织答案即可,这个时期政治方面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经济方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经济上是自然经济占主导。 (3)本题考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生围绕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知识组织答案即可,言之有理就可得分,如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建立与区域集团化,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这一材料表明

A. 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 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    D.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查看答案

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 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 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 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查看答案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查看答案

(题文)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对这一思想的准确理解是

A. 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查看答案

(题文)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 推行农业集体化

C.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 实行余粮征集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