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 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 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 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 【解析】从题干中看不到安徽农业发展在全国中的地位方面的信息,因此A项错误。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是在南宋以后,因此C项错误;我国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因此D项错误;从两汉的1处,到三国两晋时期是3处,到唐时是12处,虽有隋朝低潮。但是从整体来看是呈发展态势的,故B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查看答案

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 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 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 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查看答案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江苏卷)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 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