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材料三他(康熙帝)是一位极聪明而精力强满的人,热心向慕文化,有多方面的兴味。他极信学科学,对于天文历算有很深的研究……他把许多耶稣会的西洋人……放在南书房,叫他们轮日进讲——讲测量、数学、物理学等等。他得到他们的帮助,制定康熙永年历,并著有《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书。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四历史研究,首先是人的研究。离开了对活生生的人的全方位的把握和理解,仅仅从被赋予太多形式化内容的文本、概念,或被抽象化了的群乃至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解读历史,是很难使我们贴近历史真实的。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修订版序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秦始皇与康熙帝在执政风格上有何相同之处?

(2)作为研究康熙帝的历史资料,材料二、三何者准确性更高?请说出你的理由。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

 

(1)相同之处:独断专权、勤于政事。 (2)准确性更高:材料二。理由:材料二是对历史发生当时的直接记录,属于研究康熙帝的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 材料三是后人运用一手史料进行的研究及诠释,是研究康熙帝的第二手资料 (3)是聪明而精力充沛,对文化科学有浓厚的兴趣的人 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是厉行君主专制大兴文字狱的人 【解析】(1)由材料“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不看完不休息”和“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可归纳出秦始皇与康熙帝在执政风格的相同之处。 (2)由材料“《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可知是对历史发生当时的直接记录,属于研究康熙帝的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更可信。而“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后人运用一手史料进行的研究及诠释,是研究康熙帝的第二手资料,可信度较低。 (3“是一位极聪明而精力强满的人,热心向慕文化,有多方面的兴味”说明是聪明而精力充沛,对文化科学有浓厚的兴趣的人。结合所学,康熙皇帝领导了两次雅克萨之战,维护来哦国家主权。在文化上,康熙帝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变化莫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2009年)

请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发表“战争才刚刚开始”言论的历史背景。这场战争伊始,美国采取的对外政治策略与经济手段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次关系”变化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三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决定改善中美关系的自身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日本火速与中国建交的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94年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事件。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1936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胡适曾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而胡适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之间“求同存异”而回避的两者的诸多差异,也在以后凸现出来,造成一些逻辑难题。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复古运动,而中国五四运动则建基于革新反复辟。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启超认为国人对国事的态度及其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性质的观点进行论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中国积极参与的某国际组织在成立宣言中写道:“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联合国

 

查看答案

毛泽东肯定和赞扬基辛格为中美关系所作的努力,他说“你跑中国跑出了名嘛,头一次来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该“公告”中震动世界的内容是

A. 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

B. 宣称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结束

C. 阐述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D. 宣告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