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 “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

B.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 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

 

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C阶段重工业总产值远远超过农业和轻工业的总产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阶段的状况是由于大跃进造成的;从C—D阶段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比较正常,这是由于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农业”;CD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状况,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在报导某次战役时写道:“(1938)年3月31日午,敌虽鼓其余勇,但已无能为力,并逐渐坠入我大规模歼灭战之圈套中,鲁南伟大之歼灭战场面已揭开序幕,精彩节目,自当陆续其后也”。据此判断,当时《大公报》报导的这次战役应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查看答案

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

A. 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

B. 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

C. 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D. 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

 

查看答案

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祸,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淞沪会战

 

查看答案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 折射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B. 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础

C. 标志着清末新政上升到新阶段    D. 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特点

 

查看答案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

皇帝

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汉武帝

“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

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

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据此可知

A. 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 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 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D. 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