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
A. 火车
B. 电话
C. 电报
D. 电影
“番菜挣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和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名之曰“番菜”。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映了
A. 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
B. 民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
C. 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
D. 国人对西方餐饮去芜存菁
(题文)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其主要影响是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 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 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据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上海织布厂的发展境况侧面反映出
A. 洋货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B. 国内商品市场过于狭小
C. 民族经济生存与发展艰难
D. 中国织布技术领先世界
近代形成的官僚资本是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物质基础,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根据相关知识,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是
A. 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
B. 通过币制改革控制金融
C. 凭借国家权力实行强制掠夺
D. 推行商品专卖政策以获取巨额利润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