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召开了十四大,决定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下进行。所以应选B。而其他三项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与1992年无关,A,C,D皆可排除。综上,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上述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A. “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 “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民工潮”

C. “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

D. “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查看答案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次会议公报,其核心内容是

A. 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纲

C. 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查看答案

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③“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