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O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读下表

 

1978年

2000年

城市数量

193个

663个

小城镇

2173个

20312个

市镇总人口

1.7亿

4.56亿

城市化水平

17.9%

36.1%

 

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试举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三条即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简要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1)现象: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原因:①重视经济调整,采取措施,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的提出; ②制定了“一五”计划; ③一化三改造的进行; ④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 ⑤苏联的帮助; ⑥中共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答出三条即可) (2)现象: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连年攀升。 原因:①对外开放政策; ②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③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 (3)现象: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看待: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快节奏发展,是我国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正 确方向。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1952年到1957年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即可从工农业总产值、工农业的发展速度差异等方面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举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本题据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即可从对外贸易总额的增加的角度回答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改革开放、全球化等方面简要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本题据材料三“1978年到2000年……城市化水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城市化的角度回答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再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市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说明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

材料二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三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1)材料一中中西方“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具体表现是什么?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

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统计表(单位: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3.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7.5

1387.9

 

 

对表格数据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B. 当时工业发展比农业发展快

C. “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D. 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