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京审判”的正...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是由盟国设立的审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战争罪行的法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胜国向战败国只是要求赔款及割让领土,这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种。鉴于这一教训,人们考虑这一次国际审判,要在调查基础上,重在追究战争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审判,诸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日本军队实施的拷问、强奸及在南京进行的大屠杀,对俘虏的非人道的行为等等,是决不可能被公诸于世的。从这一角度看,审判是有很大意义的。日本国民原来从不知道日本军队居然犯下了如此暴行,这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所以对审判有绝对发言权,基于利用天皇的影响而顺利实施占领的考虑,美国与天皇的亲信及政治家合谋,以“东条等陆军军人对战争负责”为由,使昭和天皇免除了战争罪责。官僚及财阀等人的责任也未被追究。日本在《旧金山和约》中表示接受了东京判决的结果。因美国的冷战政策,审判只进行了一次便结束。此后,战犯嫌疑人被全部释放。25名A级战犯中,除了7人被判死刑外,其余的也全部被释放。A级战犯嫌疑人,曾任东条内阁工商大臣的岸信介后来还当了首相。

——摘编自中日韩三国学者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审判的历史影响。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胜利结束;反法西斯同盟吸取了一战后巴黎和会的教训。 (2)积极:是正义的审判,追究战争责任,将法西斯罪行昭示世人,维护世界和平。 局限:美国主导,审判不彻底;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隐患。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东京审判的历史背景主要突出两点,一是日本已经投降可以进行东京审判,二是吸取巴黎和会的历史教训而有必要进行东京大审判。 (2)东京审判的历史影响主要从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两个方面综合论述,例如,积极方面主要突出东京审判是正义的审判、是对战争责任的追究、是将法西斯罪行昭示世人以起到历史警示的作用。消极方面主要突出由于美国的主导导致审判不彻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性,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教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认为“福利主义”、依赖心理导致了道德堕落。她宣称:“我们要坚持适当的原则,即根据我们的经济能力做出我们的安排”。撒切尔夫人政府大幅度地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年——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步“淡出”,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只负责使社会上的失败者和弱势群体无冻饿之险,同时采取严厉的控制措施防止不积极寻找工作”的失业者申请补助,并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竞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党福利政策有何作用?

(2)结合材料二分析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查看答案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情况:

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诸的中义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约,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19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两项特征并进行解读。(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有同学在研究近代中西经济交流时找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村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中国与与欧洲在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1907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写道:那些面具并不是任何雕塑品,……我长时间地盯着它,终于慢慢明白过来,某种深刻的转变正降临到我的头上。受其影响,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这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欧洲文化霸权地位的崩溃    B. 欧洲艺术全盘颠覆了传统

C. 非洲艺术已是立体主义    D. 欧非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 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C. 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