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汉农书《四民月令》中最重要的指示是关于每月的节日和礼仪,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

东汉农书《四民月令》中最重要的指示是关于每月的节日和礼仪,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开始,接着是二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月里都有节日和礼仪。这主要表明东汉时期

A.政府高度重视对民间的教化                B.封建礼仪贯穿于农业生产中

C.传统礼仪思想得以有效传承                D.宗法制在民间贯彻较为得力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开始,接着是二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月里都有节日和礼仪”等反映了传统礼仪思想得以有效传承,故选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民间教化信息,故A错误;礼仪并没有贯穿与农业之中,故B错误;宗法制不是材料体现信息,故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以魏碑和“二王”行书最具代表性。魏碑字体多为隶、楷,而行书则被称为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仅王羲之《兰亭序》中“点”的写法至少有圆点、坚点、平点、撇点、反捺点、曲头点、集尾点等10多种不同的写法,中国书法艺术汉字结构的可塑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碑体大都不采用行书字体的主要因素是

A. 受作者身份的影响

B. 受书写材料的影响

C. 受书写内容的影响

D. 受作者性格的影响

 

查看答案

(题文)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达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方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

A. 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 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查看答案

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查看答案

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是民主与法治,一个国家的法治化进程是艰难漫长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⒉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⒋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⒐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 1912年3月11日,《临时约法》正式予以公布。

《临时约法》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共7章56条。

一、第一章“总纲”,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归属、领土范围和行使统治权的国家机构,贯穿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基本原则。

二、第二章“人民”,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具体地规定了人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三、第三章“参议院”、第四章“总统”、第五章“国务员”和第六章“法院”,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临时约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规定分别由三种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和行使,以达到以权制权的目的,从而防止专制独裁并保障自由。

四、第七章“附则”,规定了《临时约法》的效力以及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之流随意篡改《约法》。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宪政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共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部法律实施结果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春秋时孔子认为“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赞成“刑期于无刑”的息讼无讼理想。战国的各国变法结束了过去“设法以待刑,临事而议罪”的局面,商鞅主张法自君出,“垂法而治”。秦朝将定《秦律》,刑罚名目细密苛严,“轻罪重刑”。汉武帝以后,儒法渐趋合流,刑罚与教化结合。唐朝颁行《唐律疏议》,全部律条围绕着“罪”与“刑”分别加以解释,还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标志中国古代法的成熟,成为宋元明清的法典蓝本。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

——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