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先从改官制入手。同年11月6日,清政府宣布中央官制改革方案,其中涉及司法的部分是将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行政;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大理院正卿为正二品,由当时主持修订法律的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出任。

1907年7月6日,清政府公布地方官制改革方案,规定各省按察司改名为提法司,改按察使为提法使,专管司法行政,并监督各级审判;省会增设巡警道一员,专管全省警政事务;同时分设审判各厅以为司法独立之基础。但同时又规定,总督、巡抚“总辖该管地方外交军政,统辖该管地方文武官吏”;还明确规定各省布政使、提学使、提法使应“受本管督抚节制”,而提法使正是地方司法改革的直接组织者。官制改革方案的最后一条规定:“各省应就地方情形,分期设立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初级审判厅。分别受理各项诉讼及上控事件。其细则另以法院编制法定之。”慈禧太后命由东三省先行试办;此外直隶、江苏两省因新政较有基础,又是较为开化的地区,也择地先为试办;其余各省,限十五年办好。                        

——摘编自迟云飞《晚清预备立宪与司法“独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独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司法“独立”的特征及影响。

 

(1)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西方司法制度的影响;预备立宪的推动。 (2)特征:学习西方;自上而下分层次进行;进程缓慢。 影响:推动了中国司法体制的近代化进程;依然受行政权制约,并未真正独立。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晚清司法“独立”的原因要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受西方影响等多方面分析,例如,政治方面要突出民族危机、维护统治的需要等,经济方面要突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要求晚清司法“独立”等。 (2)晚清政府司法“独立”的特征要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主要突出晚清政府司法“独立”是学习西方的产物,分期分批进行、进程缓慢等特征。至于影响则要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积极方面要突出晚清政府司法“独立”是利于推动中国司法体制近代化的,消极方面主要突出晚清政府司法并未实现真正的“独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世纪文艺复兴,“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

16世纪宗教改革,“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17世纪科学革命,“希腊人错了”

18世纪启蒙运动,“宗教是迷信”

——据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改编

请以材料文本为标准,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编写一份类似的文本,并给出你的文本命名。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

学者

观点

竺培芬

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

沈志恩

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工动所致”。

陈亚峰

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政府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念,对美苏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

张华

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取敌视态度,进而冷战不可避免。

 

 

为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    B. 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C. 美英等国应该对冷战发动承担主要资任    D. 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

 

查看答案

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

A. 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 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为1750~1900年世界部分国家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对该表所反映的问

题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 欧美的崛起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    B. 闭关锁国使工业发展丧失外驱力

C. 半殖民地经济结构比例大多失衡    D. 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